中国数字经济从量变走向质变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新红

在正式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回答一下什么是数字经济。2016年 9 月,中国杭州召开的 IPEC 会议上发布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对数字经济给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义:“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在年度报告里给出的定义是:“数字经济是全社会基于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经济总和。”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找到数十个关于数字经济的定义。其实这一点都不可怕,就像对于什么是人、什么是电至今都存在争议,但并没有影响人类发展和电的应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只要把握好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就可以了。

仔细分析各种定义可以发现,大家对数字经济的认识在主线和基本特征的认识上还是比较一致的,就是强调的都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基本上就是数字化技术。把整个现实的经济活动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 0 和 1,这个过程就是数字化。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变成 0 和 1,就会不断地转化成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加工再变成了有一定含义的东西,也就是信息。从大量信息里总结出能够经常为人们普遍认可并经常应用的东西,这就是知识。使用这些知识去认识和改变世界,这就是智慧。从数据到信息、知识、智慧,形成了一个认知不断递进的过程。数据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就是基于这个原理。事实上,数据只能算是原始矿藏,要把它转化为真正的财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实际上,数字经济就是数字化驱动的经济,有时也被称为“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等,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如果不是做严谨的学术研究,数字经济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等概念是可以互换使用的,中间画一个“≈”符号就可以了。

有了对数字经济概念的初步认识,就可以切入正题了。本文的主题是中国数字经济从量变走向质变,会以 8 个重要标志来说明中国数字经济是如何从量变走向质变的。

标志一:中国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超过 30%

中国数字经济从量变走向质变的第一个标志就是:从总量上看,数字经济规模占 GDP 的比重已经超过了 30%。

根据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发布的研究报告,2003 年的时候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是 15179 亿元,到了 2016 年的时候这个规模是 225823亿元。也正是从 2016 年开始它相当于 GDP 的比例是 30.3%,第一次超过 30%。为什么超过 30% 可以作为数字经济从量变走向质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呢?按照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任何一个创新的增长都呈现出一个 S 形的曲线变化——刚开始的时候发展很慢,过了一定的阶段之后就会加速,再到一定阶段之后又开始放缓。数字经济规模到了占GDP比重达到 30%后,就越过了从起步到加速发展的临界点。到了加速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发展会出现三个重要变化:一是速度加快。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数字经济仍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二是自动发展。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技术提供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大力推进,到了加速发展阶段其自身就拥有了发展动力。三是引发质变。数字经济不再是数字产业自身的发展,而是引发整个经济走向数字化,直至经济的全面数字化。

从国际比较看,现在中国数字经济在总量上已经是稳居世界第二(约 3.4 万亿美元),比美国(10.83 万亿美元)还有很大差距,但已超过日本(2.29 万亿美元)、德国(2.06 万亿美元)、英国(1.54 万亿美元)。

标志二:传统行业的数字化的贡献最为突出

中国数字经济从量变走向质变的第二个标志是:从结构上来看,传统行业的数字化的贡献最为突出。

近几年制造业的数字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也到了一个临界点。如果传统产业的数字化上不去,讲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就不足为凭。仅仅靠技术推动那是不够的,最明显的改变还是要看制造业或者是农业的数字化是不是达到一定程度,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为便于测算,根据数字技术功能特征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数字经济大体上分成三类:一是基础型数字经济,即以电子产品制造、电信服务、互联网产业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产业,也就是传统产业划分中的信息产业部分。二是融合型数字经济,即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贡献。通过利用数字技术,传统产业(包括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可以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带动经济增长。这部分的贡献可以通过投入产出法等测算出来,克拉克模型也是这么做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就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所以也称之为两化融合,其带来的贡献和表现就是融合型数字经济。三是创新型数字经济,即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产生的一系列新业态。在实际操作中,不便于计入前两类的数字经济形态都可以算作是创新型数字经济。

在过去的 10 多年里,基础型数字经济占 GDP 的比重一直稳定在6%-8%。换句话说,虽然信息产业每年也在发展,但它占 GDP 的比重基本上是稳定的。不仅中国如此,其他国家也是一样。讲发展数字经济,仅仅关注这一块显然是不够的。

与基础型数字经济的稳定发展相比,融合型数字经济的表现就大不一样了——不仅速度快,而且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2016 年融合型数字经济的增速达到 25.7%,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 88.2%。这意味着数字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所产生的聚合效应得到了释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数字经济的主战场一定是在制造业里面,这是非常关键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智能制造、工业 4.0 被广泛关注。

标志三:平台经济快速成长

中国数字经济从量变走向质变的第三个标志是:平台经济快速成长。

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平台经济的崛起。平台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当然是聚合资源,即利用互联网把各种资源都聚合在一个平台上,这个时候它发挥的效应是原来简单的单个企业无法相比的。

平台经济近几年发展迅速,是因为它具备几个效应:

一是网络效应,源自梅特卡夫定律——网络价值与其结点的平方成正比。通俗点说就是,使用网络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

二是双边效应,供给方和需求方任何一方数量的增加会给另一方带来更大的价值,从而带动对方数量的增加。即供给和需求会互相促进,互动成长。比如,在网约车发展中,平台上的网约车越多,使用网约车的用户就会越多;用户增加,也会吸引更多的网约车加入。

三是马太效应,你做得越好,对市场的吸引力就越大。

四是外部效应,平台经济发展会给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间接的重要影响。比如,网约车发展会带来环境改善、增加低收入人群就业等正外部效应,也可能会带来不会使用新技术的老人打车更难等负外部效应。

五是赋能效应,平台上集中的资源越多,参与平台的各方会有更多的创新机会和更大的创新能力。

正是因为平台经济具有这样的特征,所以这些年发展起来非常快,很多平台很快成长为独角兽企业甚至巨无霸企业。刚才有位专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数字经济的财富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其实这也与网络的上述特征密切相关。

平台经济快速成长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近几年与网络经济相关的技新术也都不断地成熟。这方面大家可能要关注一个时间点,即 2008 年是各种数字化技术成熟爆发的一个关键时间点。我们也研究过为什么会是 2008 年。是因为经济危机吗?还真就是跟经济危机有关系。分析历史上出现的重大经济危机,很有意思的一个发现就是,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之后,紧接着来的就是新一轮的技术革命的爆发。有什么必然联系吗?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真的是这样。其实在经济危机之前,很多的技术实际上早就已经存在,包括现在经常提到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3D 打印的技术,并不是在 2008 年才出现的,在此之前的很长时间就已经出现了。一方面这些技术本身从概念、模型提出来,到商业化需要一个沉默期,到了一定时间才会真正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很多公司对于一些创新技术都是作为一种储备,并没有着急拿出来变现,但是 2008 年经济危机时候,使这个公司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这些技术便开始发挥作用。当然,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的政策环境变了,也急于找新的发展推动力,对新技术应用给与更多的政策支持,给你很多条件,或者是直接给你钱都有可能。这几大要素结合起来,就使得 2008 年之后这些技术像雨后春笋般的一夜就爆发出来了。很多新的技术、新的概念、新的词汇,在 5 年前、10 年前可能我们都没有听说过。一系列新技术及其创新应用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平台经济的发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平台经济获得了大发展,全球影响力迅速增大。2018 年 2 月,在世界排名市值最大的 15 家互联网公司名单里,大家可以看见中国的企业就有腾讯、阿里、百度、小米、京东、网易,中国就占了 6 个。这说明什么?中国的平台企业在全球的数字经济发展中已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也把平台经济的快速增长作为数字经济从量变走向质变,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标志四: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

中国数字经济从量变走向质变的第四个标志是: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

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一定会带来新的业态和模式。这里面表现最活跃、最抢眼,也是引发讨论热点最多的是什么?就是共享经济。共享经济风靡全球,前后也就用了三五年的时间。中国共享经济起步跟美国共享经济差的有多远呢?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共享经济初期发展中有两个最主要的代表新领域,一个是出行,一个是住宿。以出行领域为例,美国的优步创立于 2009 年,中国的滴滴成立于 2012 年,晚了 3 年。后来的发展就很有意思了,到了 2015 年的时候,滴滴一年的订单量达到了 14.3 亿单,已经超过优步前 6 年的全球订单量的总和。2017 年滴滴订单总量达到 74.3 亿单,是除了中国之外全球网约车订单总量两倍。虽然我们起步晚,但是成长非常快。

更重要的是,我们很多的创新是国外没有的。国家信息中心从2016 年开始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 年的报告里面提供了一些数据:2017 年中国共享经济的交易额是 49000 亿元。从融资额看,在 2013 年之前全球共享经济领域的融资额加起来不会超过40 亿美元,但是最近几年不得了。2017 年仅在中国市场投入到共享经济领域的融资额就有 2160 亿元。2017 年这些共享经济平台的员工数已经达到了 716 万人。平台上的服务提供者人数超过 7000 万人,使用者人数超过了 7 亿人。上述这几个数字都可以用来反映中国共享经济的规模,目前只有中国能做得到。我跟国外的一些专家讨论的时候,问他们怎么看待中国的共享经济的发展,他们都承认中国已经走在了前列。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中国在四个领域的创新开始引领世界潮流,其中一个就是共享经济。

从这些共享的模式来看,2016 年被称为共享单车的元年、知识付费的元年、网络直播的元年。到了 2017 年,包括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充电宝、共享停车位、共享床铺、共享宿舍、共享冰箱等各种各样的共享模式不断被创造出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开始出现了共享模式,比如在物流领域有了一个运满满,目前基本上整合了主干网上的大卡车的运输能力,集中了 500 多万辆卡车,基本上涵盖了占了主干线上重卡汽车的 80%,集成了 100 多万个用车单位。加入这个平台后,哪些地方有货很清楚,卡车司机不用担心找货源。过去找货源的时间很长,现在变得很容易,找货时间大大缩短。

在产品、空间、知识技能、劳务、资金、生产能力六大领域及其细分领域中,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业态诞生,都有大量的共享经济平台上线。从创意设计、营销策划到餐饮住宿、交通出行,从资金、设备到物流、劳务,从美容美甲、医疗保健到知识技能、生产能力,共享经济的触角已延伸到众多领域。分享型平台数量持续上升,一些领域在短短数年里就涌现出数百家企业,并迅速形成一批初具规模、各具特色、有一定竞争力的代表性企业。国外出现的共享经济模式绝大多数在中国都能看到,属于中国的原创性共享经济模式也开始大量涌现。

共享经济领域开始出现一批“独角兽”企业。国际著名创投调研机构 CB Insights 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底全球独角兽企业共有 224 家,其中中国企业达到 60 家,占总数的 26.8%。具有典型共享经济属性的中国企业 31 家,占中国独角兽企业总数的 51.7%。2017 年新进入该榜单的中国企业有 17 家:今日头条、联影中国、快手、摩拜单车、ofo 小黄车、斗鱼、拼多多、VIPKID、小红书、团贷网、网易云音乐、猿辅导、一下科技(秒拍)、iTutorGroup、沪江网、小猪短租、51 信用卡等。共享企业成长速度之快也出人意料,新美大和今日头条在 5 年里成为估值过 100 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企业,滴滴出行和陆金所仅用了 3 年,而 ofo 小黄车和摩拜单车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只用了 1 年多时间。

当然,新业态、新模式不是只有共享经济,在制造业领域里面已经开始出现网络化协同研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等。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什么?就是把这些经验给挖掘出来、整理出来并加以推广。

标志五:数字经济成为新动能

中国数字经济从量变走向质变的第五个标志是: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最活跃、最重要的新动能。

数字经济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新的业态出现,或者只是速度快一点,更重要的是从动能和动力机制上为我们解决现在经济发展的难题。

改革开放 40 年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有哪些?我们可以列举出一些主要的动力源,比如,改革的红利、全球化的红利、人口红利、投资拉动、资源要素投入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动能,因为我们就是靠着这些发展起来的。但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这些动能都遇到了瓶颈。如果按照过去的做法,想让这些动能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基本上很难,是一个无解的方程。要破解这个方程,就需要引入新的要素,这个新的要素是什么呢?就是数字化或数字经济。把这个要素放进去后,我们发现之前的无解的方程变活了,变得有解了,我称它为数字续航,即可以通过数字化重新提升原来的动能。

标志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速改变

中国数字经济从量变走向质变的第六个标志是:数字经济正在加速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

互联网改变了资源配置的方式,使整个的增长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数字化技术开放研发、设计、生产、营销、金融等资源和产能,加速推进基于平台的个性化、网络化、柔性化制造与服务化转型,打造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协同生产或服务平台。这方面目前表现比较突出的例子已经有很多,比如沈阳机床厂、海尔人人创客平台、淘宝网上的淘工厂等。从企业创立到资金筹措,到研发设计、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都开始出现共享经济平台。比如,猪八戒网聚集了上千万个设计团队,可以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硬蛋科技把所有与智能硬件相关的生态圈全部打通。在这种情况下,数字经济提供了什么样的机会呢?所有你需要的资源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方式来获得。你只要做好最擅长的事就好了,你不擅长的事情都有人帮你做好。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企业可以换一个玩法。

在数字经济尤其是共享经济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明显变化。从吃饭、穿衣、住宿、旅行,到工作、学习、娱乐、康养,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互联网平台满足各种需求。现在我们讲数字化生存,可以一部手机走天下。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个人可以换个活法。

标志七: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逐渐形成

中国数字经济从量变走向质变的第七个标志是: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过去的经济治理主要是靠政府,政府部门的权力非常大,大家对政府给予的期望也是非常高,什么事都希望政府做好。现在光靠政府部门不行了,因为真正有用的信息可能不是掌握在政府部门手里面,了解信息最多的可能是平台企业。很多网规的形成、网络诚信建设是在平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并不是政府率先制定。平台经济是个新生事物,过去没有遇到过,原有的监管规则不适用了,如何制定新规则也不清楚,就给监管带来了很多难题。下一步怎么办?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一定是个大方向,政府部门、平台企业、产业联盟及行业协会、用户群体等都是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主体。

政府将围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积极创新监管方式,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加快完善法制建设。同时,政府部门间的协同也很重要,网络的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特征使得单个部门的监管作用不大,需要协同治理。比如,2017 年出台的关于共享单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是由十个部门联合制定的。

平台企业将以围绕“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准入制度、交易规则、质量安全保障、风险控制、信用评价机制、用户信息保护等大数据监管体系,成为构成协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创新政府监管提供宝贵经验。

社会组织将在标准化建设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用户将更多地通过评价、反馈机制参与平台治理,真正达到共享共治。

标志八:更多深层次的影响开始显现

中国数字经济从量变走向质变的第八个标志是:数字经济引发的深层次影响开始显现出来。

人们对数字经济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对于一些重大变化最开始是看不到的,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它就会逐步变得清晰起来。数字经济发展带来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以前主要是政府配置资源和市场配置资源,就是“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现在网络也成为重要的资源配置方式,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使整个的经济学范式开始变化。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主流经济学家们开始讨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这就是一个好的现象。

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过去人们担心新技术的应用会对就业产生冲击,现在的答案已经变得清晰了。在最近的 5 年里,每年新增的城市就业岗位都超过 1300 万个,可以说是就业形势最好的时期。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能把就业问题解决得这么好,恰恰得益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共享经济为例,2017 年共享经济平台企业的员工数就比上一年增加了 130 万人,意味着在当年每 10 个新增就业岗位里面就有一个是平台企业提供的。更重要的是间接就业或灵活就业者大量增加,每年在共享经济平台上提供服务的人数有7000 万,这也将对解决就业问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字经济对促进包容性增长的影响也很明显。比如 2017 年在滴滴平台上拉活赚到钱的人有 2108 万,其中 313 万人来自产能过剩行业,133 万人是失业人员再就业。在生活服务领域,2017 年底美团外卖活跃骑手人数超过 50 万人,其中 15.6 万人曾经是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工人,有 4.6 万人来自贫困县。在劳务分享领域,众志好活是一家专注于打造劳务外包的双创平台,成立两年时间已经累计拥有用户数 72.1 万,月活跃用户数 12.1 万人,绝大多数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对创新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倒逼效应,引发了对重构经济学范式和现代经济体系的思考。当然,数字经济发展更深刻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认知。数字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 8 个标志,并不是说只有这些变化,只是想通过这些变化说明一个问题,即中国的数字经济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经从起步期进入了快速成长期,从量变开始走向质变,对整个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也正在深化。数字经济不仅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闯出一条新路,也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