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白津夫
信息革命开启了数字时代,从更深层次上推动经济社会变革。这是一个“数化万物”的时代,一切都在数字化。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既不断创造数据,又逐渐在广度和深度上被数据所支配。“数字革命对世界的贡献类似于工业革命时期自动化机器所做的事情”。数字技术在现实领域的大量应用,形成新的数字化场景。通过数字化赋能产业,深度融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通供给需求瓶颈,推动商业模式、组织模式和就业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充分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叠加、倍增、放大作用,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数字经济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从对经济增长贡献看,数字经济的引擎作用日益明显,正在对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新动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 30%。
其次,从经济发展的规模看,前不久发布的《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显示,2018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 31.3 万亿元,占 GDP 比重 34.8%。其中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 6.4 万亿元,占GDP 比重为 7.1%;产业数字化规模超过 24.9 万亿元,占 GDP 比重27.6%。
第三,从增长质量看,2017 年起,全球市值最高的 10 家上市公司中,7 家是数字经济体(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 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只有 3 家是传统的跨国公司(伯克希尔撒哈维、 强生、埃克森美孚)。截至 2018 年 9 月 5 日,十大数字经济上市公司市值高达 5.4 万亿美元,较年初增加了 20%。十大传统跨国公司的市值仅为 2.9 万亿美元,较年初下降了 2.8%。
第四,从数据对比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电子商务大国(2017 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 29.2 万亿元,约占全球电子商务零售市场的 40%,是美国的 2.5 倍)、第一移动支付大国(2017 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 99 万亿元,是美国的 60 倍)、第一智慧物流大国(2017 年中国快递物流件达 401 亿件,占全球的 40% 以上,是美国的 2.5 倍)。
第五,从发展趋势看,在未来 10 年,预计人工智能可以推动GDP 每年增长 1.2 个百分点。在 2030 年,预计人工智能将推动全球经济总量增加 13 万亿美元,贡献堪比蒸汽机等技术。德勤 2017 年报告称,中国平台经济规模将会在 2030 年突破 100 万亿元。
数字化是扩大就业的新引擎
2007-2016 年,数字经济推动新就业年均增长 7.2%,是同期全国就业增长率的 22 倍,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超过 70%。
2018 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为 1.91 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 24.6%,同比增长 11.5%,显著高于同期全国总就业规模增速。例如,阿里巴巴零售带来 1500 万人直接就业,带动间接就业3000 多万人,腾讯的微信创造就业岗位 2235 万个。
更为重要的是,数字企业带动就业呈现新特点:
一是就业友好特点明显,创造就业大于挤出就业。数字产业发展客观上会对一些传统产业带来生存压力,由此也影响到这类企业的就业,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应看到,新产业发展创造的就业是一个远大于对传统企业挤出就业量。实践也证明,近年来,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传统企业新增就业减少。但是全国整体就业超预期增长,每年保持在 1300 万左右,这主要是新经济体贡献的结果。
二是优化就业结构,大量青年群体在数字技术企业就业,这既是活力体现,也是就业结构中的痛点所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总体上面临就业压力比较大,其中适龄青年就业压力更为突出,西方有些国家正是在这方面解决得不好,才导致乱象频出。而我国能够保持就业增长、社会稳定,新经济体功不可没。
三是高质量就业,就业收益率比较高,收入相对稳定。从整体看,数字企业就业的人均收入要高于其他服务行业,而且就业环境也相对比较好。
四是关联就业突出,就业链条比较长,延展性强,派生就业明显。例如基于微信的小程序覆盖超过 200 个细分行业,提供超过1000 亿人次的商业和政务服务,累计创造 5000 亿元的商业价值,拉动就达 182 万人。
五是智力就业为主,创新性强,知识青年成为就业主力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既为社会做出智力贡献,也为社会减轻了就业负担。
六是灵活就业重新定义就业形态,也挑战组织形式。数字技术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促进了供需对接,增加了就业匹配的可能性,促进了按需就业、按兴趣就业、按时间就业。一些技术研发、文化创作类企业和共享经济模式的业态,不受地点、时间约束,也包括不受雇佣关系约束的兼职,完全打破了原有的组织化的就业程式,个性化、平台化成为常态,居家创业、线上开发,习以为常。数字技术赋予各种职业更大的灵活性,新的职业边界逐渐形成。确实需要重新认识就业、重新定义就业。
数字化重塑贸易新格局
在当前全球经贸大变局中,通过贸易数字化可以打破物理空间阻隔,冲破人为设定的障碍,发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优势,有利于拓宽开放领域、重塑贸易格局。
发展数字化贸易。基于数字技术,依托互联网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破区域空间界限,使贸易扩展至全球各地。目前,电商已占全球 12% 的商品和服务。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数字支付也快速发展,2017 年达 143 万亿元,同比增长 44.3%。
促进消费需求增长。通过打通供给与需求,使消费者偏好与产品相匹配,促进网上购物等消费增长。2017 年网上购物等与消费者的交易比上年增加 22%。
优化贸易结构和形态。数字支付给贸易结构带来新变化,除了方便货物贸易,还能为服务贸易提供便利,并促进新服务产业发展。同时,支付创新改变了全球贸易形态,全球有 13 亿人利用电商平台,预计 2020 年,全球跨境电商 B2C 将突破 1 万亿美元。
加快推进数字化进程
数字化大潮势不可当,必将引领新时代、开辟新纪元。这要求我们必须从思想认识上来一场革命,从工业化思维的禁锢中解放出来,通过思维创新深化对数字化的理解。
一、要从工业化思维转变为数字化思维。工业化思维遵循“竞争逻辑”,以个体竞争为原则,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以创造“更多、更快、更经济”产品为目标,奉行产出至上、市场为王。
数字化思维遵循“共生逻辑”,突出互联共享为原则,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更快、更好、更便宜”为目标,奉行质量第一,效益至上。
二、推动产业数字化。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推动体系重构、流程再造,形成新的数字化场景。
三、推进数字产业化。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培育大数据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助力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四、建设数字园区。强化平台支撑,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个性定制、联程设计、协同制造、延伸服务。形成优势互补、特色突出、功能集聚的产业生态圈。
五、打造数字供应链。促进从传统供应链向价值链转型,通过数据业务化、业务数据化,构建线上线下、全流程、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
六、设立数字自贸区。通过电子服务平台,将贸易便利数字化,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全流程无缝对接,数据驱动、平台支撑、高效协同响应的经济生态系统。
数字经济呈现资源集聚化、技术集成化、经济集约化态势,不仅形成新增长极,而且对经济发展产生格局化影响,促进形成引领型发展模式。